pLOG

2025-10-22

十八年與肺癌對抗長跑:與家人的不放棄之路

「五十歲那一年,我的世界同時翻轉。」回想當時的日子,曾先生語氣仍帶著一絲感慨。那一年,他正從老東家離開、準備獨立創業,卻在眼科手術術後的胸部 X 光中,意外發現了肺部的異常陰影。隨後的確診,揭開了長達十八年的肺癌抗戰旅程。

治療如長跑:一次又一次的挑戰

從第一次開刀切除腫瘤開始,疾病彷彿與時間賽跑。幾年間,他歷經了多次手術——傳統開胸、機器人微創手術,甚至一次因術中血管受損而大出血,被迫轉為大開胸。每一次手術都伴隨著巨大的疼痛與風險,但曾先生總是堅持術後第二天就下床走動,「痛就痛吧,動起來,胸水才會排掉。」。

除了外科治療,他印象深刻是某個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難以言喻,他曾在北京出差時,因藥物引發憂鬱症狀,竟萌生一瞬間的輕生念頭。後來經醫師解釋才理解是藥物副作用之一。即便如此,他從未停下腳步。隨著病程進展,他還經歷腦轉移,靠著類固醇緊急控制顱內壓,再輔以口服標靶藥物與立體放射治療(Gamma Knife),才將病灶縮小並維持穩定。

「十八年來很少有人能像我一樣,開了這麼多次刀,還能繼續工作。」他帶著一抹笑意說。

 

家人的陪伴,是最堅強的後盾

陪伴,是這段路上最不變的關鍵字。曾太太本身有醫療背景,成了丈夫的「專案經理」:排掛號、準備病歷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,甚至在他不看檢查報告時,代為追蹤與溝通。她坦言:「好像我是病人一樣,但這就是家人能給的角色。」。

而女兒則是父親的心靈支柱。從小被暱稱為「小心肝」,即使遠赴美國工作,每年都會排出兩個月返台陪伴父親,並且每日跨國通話。她總是提醒母親:「爸爸已經很棒了,他能吃得下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」這份親情,讓曾先生在最低潮時,仍有繼續前行的力量。

 

財務準備與病人支持計畫的重要性

抗癌不僅是身心的煎熬,更是財務的考驗。一次達文西手術、一次 Gamma Knife 治療,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元。曾先生坦言,早年對保險印象不好,但因緣際會全家購買了醫療保險,「這一步,算是誤打誤撞的正確選擇。要不是有這份保障,光是治療費用就足以壓垮家庭。」。

除了保險,他也受惠於藥廠與醫院合作的病人支持計畫(Patient Support Program, PSP)。計畫提供專人衛教、用藥追蹤與心理支持,不僅降低了經濟負擔,也讓整個家庭有專業資源可以依靠。「對於治療財務可以不用擔憂的安定感,讓病人可以安心治療。」。

 

用生命證明「不放棄」

如今,68 歲的曾先生慢慢淡出工作,談到未來,他是把握每一次與家人相處、每一天能正常生活的機會。他說:「我不是模範病人,因為醫生總叫我要多休息,但我寧可繼續工作。對我來說,有目標,有人陪伴,就是最好的治療。」。

十八年的抗癌旅程,寫下的不僅是醫療的紀錄,更是一段生命教育。曾先生的故事提醒我們:面對疾病,專業醫療、家人支持與財務準備缺一不可;而真正支撐下去的,是那份不放棄的信念。

 

肯定 PatientsForce 服務

由於使用到特定自費療程,曾先生不只一次提到,專業醫療固然重要,但「服務的細節」往往能決定病人與家屬在困境中的感受。他特別稱讚 PatientsForce 的客服團隊,無論是電話、郵件還是後續追蹤,都展現出令人安心的效率與態度。「你們的郵件回覆很快,電話一打過去,不會讓人乾等,三聲就有人接聽,並清楚報上公司名稱和姓名。」他回憶起自己過往在企業經營中的要求,甚至要求員工要比照辦理(曾太太在旁邊邊聽邊搖頭說這真的太嚴格了....)正是這種「不讓對方等待」的專業精神,才會讓病人覺得被尊重、被重視。對於長期往返醫院、療程繁瑣的病人而言,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回應,不僅是效率問題,更是一種信任的累積。

曾先生坦言,PatientsForce 的服務水準甚至超越他過去帶領的企業要求,「如果是在我的公司,這樣的客服標準已經是模範。」對於一位走過無數次手術、化療與放射治療的病人而言,即時及確實的協助才能幫滿足客戶的需求。